热门搜索

精选产品

产品 资讯 方太影像
个结果
更多加载
已经到底啦~

加载中...

55

7

用微信扫码二维码
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什么是点茶?宋朝“点茶第一人”苏东坡告诉你

除了文豪之外,苏东坡还是宋朝“点茶第一人”,大笔一挥写出了《水调歌头·桃花茶》:

“轻动黄金碾, 飞起绿尘埃。兔毫盏里, 霎时滋味舌头回……两腋清风起, 我欲上蓬莱!”

我们总听到有人说,焚香、点茶、挂画、插花是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,那究竟什么是点茶,和我们如今喝的茶哪里不同?

 

点茶,宋代茶界顶流

 

何止是苏东坡被点茶技艺迷得飘飘然。

爱好风雅的宋朝人,人人都爱点茶

焚香、点茶、挂画、插花在宋朝上到皇家、下到百姓,一样都没落下。

为何宋代点茶如此流行呢?

豪放的唐人喜欢用煎煮法饮茶,到了宋代,更加精细了起来。宋代皇帝偏爱点茶法,宋徽宗曾亲自写下《大观茶论》,为点茶制定规范,文人士大夫也纷纷效仿,于是点茶成为饮茶方法的主流。

点茶更复杂、精细,要求耐心和技法——

 

 

光准备工作,就已经非常考究了:

碾茶

取茶饼一块,在火上炙烤,逼出水分烤出清香。接着,用净纸将茶饼裹紧捶碎,然后反复碾。宋人点茶,讲究色泽鲜白。所以碾茶最重要的细节就是:捶碎后立刻碾,茶色才会白。如果放置超过一夜,茶色会变暗。

罗茶

碾碎后的茶粉唯恐不细,还要再研磨一遍,磨到“碾成黄金粉”的程度。

因为只有茶末极细,才能浮在水面;而且细腻的粉末才能形成浓厚的茶末,营造出“云脚”、“乳花”的意象。

候汤

其实就是煮水,但宋人却认为“候汤最难”。

若水不够熟,茶汤就会有浮沫,太熟,茶汤就会往下沉,并且气泡难辨。

熁盏

相当于“温杯”,用开水或者洗茶的茶汤冲涤茶盏,有助于激发茶香。

《茶录》中说,如果少了这道工序,茶末就浮不起来,点茶技艺就难以施展开来。

 

 

然后才到了“点茶”阶段。此前都只是准备工作,到这步才算正式点茶。

先要调膏,就是放茶粉末入盏,注入少许水,调成均匀的茶膏;

继往注汤击拂,一只手茶盏里注水,另一只手用茶筅搅动茶汤。

要想点好茶,得“注汤击拂”七次,看似简单,门道颇多——

“注汤”时,若“注水点”偏了,茶汤滋味都会受到影响;

“击拂”时,宋徽宗认为要注意“指绕腕旋”,指要给力,腕需灵活。

更厉害的,是这七次注汤的速度数量、击拂的力度手法,都各不相同。

七次之后,便呈现出“乳雾汹涌,溢盏而起,周回凝而不动”的景象,茶汤上满布洁白的细沫,茶汤也由黑变白。

宋人认为,茶色看上去鲜亮纯白,挨着茶盏边缘的细末不留痕迹的为最上等的点茶作品。

 

 

古人巧思,茶汤也能像咖啡一样“拉花”

 

茶汤上形成泡沫之后,宋人会用注汤击拂技法,使得使茶汤呈现出各种物象,如禽兽虫鱼花草等,纤巧如画,但须臾间又消失。

这被称为茶百戏,跟咖啡拉花的技艺有相似之处,但更为简洁精妙。

咖啡拉花是用咖啡和牛奶两种颜色配合描绘图画,而中国古人是利用清水使深色的气泡微粒变浅,从而形成色差出现图案、文字。

 

点茶以“抹茶道”在日本风行

在后人看来,点茶未免过于繁琐费劲了。宋以后,简单明快的泡茶技术逐渐在民间兴起,随着明代开国君主朱元璋的禁令,点茶之法销声匿迹。

但是“点茶却漂洋过海,在日本生根发芽。

在日本,茶道分为“抹茶道”和“煎茶道”,其中的“抹茶道”的制作与加工方式与“点茶”基本相似。

 抹茶的相通,是上等茶粉的意思。南宋时期圣一国师,曾到浙江余杭径山寺苦修佛学和种茶、制茶,回国后在静冈县种茶并传播径山寺的抹茶法。

从此,点茶之法就以抹茶道之名在日本风行。

如今,我们的中华茶道文化也越来越受到欢迎,能够溯回幽雅宁静的宋人古风。

也许还会有人问,喝茶何须这么费时费力呢?

但美好这件事往往就是没什么性价比,需要耗费时间、苦心经营。

点茶之美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 

想了解更多,点击图片学习中华茶道知识

收藏(

55

)
点赞(

7

)